课程思政 | 《大数据及其在经济领域的应用》课程思政案例分享
2021-04-15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三者融为一体,我院举办课程思政案例分享系列活动。2021年4月13日,第二期分享会如期举办,学院常务副院长黄海量老师就自己主讲的课程《大数据及其在经济领域的应用》和老师们进行经验分享。《大数据及其在经济领域的应用》是一门高年级研讨课,该课程被评为“2020年春季学期课程思政案例获奖课程”,黄老师幽默风趣、深入浅出的授课风格也一直深受学生喜爱。
黄老师首先为大家普及了课程思政的英文表述“Value-based Education”,强调课程思政对学生的价值引领作用。黄老师分享了自己对课程思政的看法,他认为课程内容首先应引发学生的认同,这就要求课程内容要有真实性,还应有趣味性和转折性。
接着,黄老师与大家分享了两个教学案例。第一个案例由“互联网宇宙”引入。在互联网全球普及、全民渗透的今天,很多人都认为互联网是一个平等的世界。然而事实并非如此。2012年,俄罗斯科学家Ruslan Enikeev以可视化手段描绘了互联网中各个大大小小网站之间的生态关系,即“互联网宇宙”。事实上,绝大多数的中小网站依附在大网站周围,如同小行星围绕在恒星周围,通过大网站输送流量才能生存,因此很多小网站为了生存不得不放弃话语权。互联网没有国界,但是网站有国籍,在互联网宇宙里,话语权往往由科技实力与经济实力决定。借由这个案例,可以进一步引发同学们对国家互联网话语权和文化竞争力的思考。
第二个案例阐释了个人隐私与商业价值之间的关系。在客户抗议个人隐私受到侵犯时,商家采取了相应的安抚策略:安装APP前告知与许可,信息模糊化,以及匿名化。但通过进一步的分析,不难发现这些看似能有效过滤个人隐私的措施其实并没有达到大家期望的效果,引出“不泄露隐私,在算法上是不可能的”这一结论。不过一些个人隐私信息在破案中确实也立下过汗马功劳,比如通过犯罪嫌疑人手机定位及手机APP使用情况收集证据。黄老师在这一案例中通过不同层面对隐私问题的探讨,启发大家从技术与反技术、公平与效率、群体利益与个体利益等多个视角来更加辩证地看待数据隐私问题,树立正确的信息安全观。
教师不仅仅是传道授业的经师,还是立德树人的人师。高校教师应自觉增强政治意识,坚守立德树人理念,同时提升教书育人本领,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模范践行者和积极传播者。学院将继续贯彻落实上级部门关于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和改革的要求和实施办法,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鼓励教师积极开展课程思政相关教学研究,凝练成果;精心打造课程思政领航课程和领航团队,促进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培养担当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文 | 张丽慧
图 | 陈海燕